“您畫的向日葵真漂亮!”8月2日,在楊家坪街道天興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60余位老人上起了繪畫課。他們在工藝美術學校老師和社區志愿者的指導下,用顏料描繪出他們心中的夏日風景。
到哪里去養老,成為很多老年人關注的事情,不要讓老年變得無趣,更是社區工作者為之奮斗的目標。過去,九龍坡區天興路社區的養老服務站與醫養專業機構各自獨立。2019年,它們牽起手來,發揮各自優勢,順利實現“醫養一體”。今年,中心開起了“老年大學”,老人們不僅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現在還能老有所學,老有所娛,安享幸福晚年。
到底有多好,來看慢新聞記者在天興路社區的調查。
設備、服務生活化 充滿“家”的感覺
天興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由轄區具有專業醫療資質的儀揚養老服務中心和原社區養老服務站共同構成,2019年5月成立于直港大道佳宇廣場對面,共兩層樓,占地面積2400余平方米。
記者在此見到77歲的李霞婆婆時,她和老伴剛剛吃完午飯。兩人已經在這里生活了1年多,“我老伴胃部做過手術,只能吃半流質食物,我年紀大了做飯比較困難?,F在住這里就很方便,一日三餐都不用擔心,而且營養好吃。”李霞說。自己想讓孩子省點心,而且這里環境好,離孩子住的地方也不遠,他們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服務老年人,最重要的是給予他們“家”的感覺。”儀揚養老服務中心總經理楊容容告訴記者,目前,中心共有80余張床位,長期入住的老人有40位,日托、短期居住的服務人次已達到上萬人。
對老人來說,“家”的親切與舒適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心走一圈,記者看到每個房間配備了獨立衛生間,空調、熱水器、液晶電視一應俱全,床頭設有拉線式一鍵緊急呼叫按鈕,衛生間墻上裝有扶手等無障礙化設施,兩層樓都設有護理站,護理人員24小時值班。
在飲食上,中心為有低糖、低鹽、流質、鼻飼、胃管等要求的老人制定個性化營養食譜方案,對普通老人實行統一包餐制。
洗澡對老人來說,是一件難事,不少老人怕感冒、怕摔倒。而在中心,助浴室里的浴缸每日會進行消毒殺菌,水溫保持在38-42攝氏度,在助浴員的協助下,20多分鐘,老人們便可安全而舒服地洗完澡。吳娟老人笑呵呵地說:“每次都洗得很舒服,助浴員說我手腳比較涼,專門多泡了一會兒。來到這里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洗澡摔跤了。”
醫護服務專業化 引進優質醫療資源
健康老人有了第二個“家”,患病老人就更關心醫護的質量好不好。
“為了滿足老人們既能享受養老托老,又能獲得醫療保健的服務,中心引進了10名專業護士,10名專業護工,可以為入住老人常見病以及慢性病治療提供方便。”社區居委會主任羅梅介紹,中心對老人們會開展自理能力和健康風險評估,提供健康體檢、健康監測等服務,建立起健康檔案,根據評估護理等級對老年人進行分級護理,針對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通過膳食、用藥、運動、心理干預、宣教、健康教育處方等形式,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進行管理。
此外,中心還具備一支來自市級、區級權威醫院的“外援”隊伍,大大增強了院內醫療團隊的專業力量——重慶市總工會康復醫院、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重慶建設醫院和珠江醫院的專家醫生們,每周都會為患病老人提供老年病、慢性病等診療服務,必要時開展多學科聯合診治、緊急救助等服務,重慶建設醫院還為中心開通了綠色就診通道,方便老人及時就醫。
記者看到,與自我管理為主的健康老人不同,中心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均享受著專業醫療護理。
“沒想到我媽的褥瘡能恢復得這么好,真是辛苦了護士。”劉奶奶的女兒對此充滿感激。2個月前,83歲的劉奶奶因半身不遂長期臥床,大腿部出現了褥瘡。好在醫生和護理團隊及時對她進行清創和輸液抗炎。“一天起碼要換好多次藥,日夜不間斷。”現在,劉奶奶的褥瘡已痊愈,身體健康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為了更好地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我們還將探索智慧醫療等項目,爭取為老人們提供更好更便捷的醫養服務。”羅梅說。
老年大學入駐 多門課程掀起“銀色學潮”
為了讓老人放心、家屬安心,中心的服務理念也與時俱進,切實滿足他們的精神生活需求。于是以社區志愿服務為載體,“老年大學”入駐了。
“書法、圍棋、太極、國畫、樂器......爺爺奶奶們愛學啥,老年大學就教啥!”羅梅介紹道,中心保持每周至少一次課程,由社區邀請專業老師前來授課,志愿者協助教學,所有課程均免費,目前根據報名學員的情況開設了5個班。
除了引入師資和課程,社區還通過梳理學員信息、回訪交流,發現在這里上大學的老年人既有退休工人,又有退休教師等。每個人的學識基礎、認知能力都不同。為此,工作人員調整了課程設置,進行基礎班與提高班分班管理。
“上了老年大學的課程,不僅能夠按我的興趣學習才藝,還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徐穆奶奶雖然已頭發花白,但是學習熱情高漲,除了報名圍棋班外,還報名了國畫班。
“中心每個月都會為過生日的老人舉行慶祝會,每個季度舉辦書畫和手工藝等作品展覽,春節還會組織我們編排節目來展示學習成果……”王銘明老人告訴記者,中心的系列活動還吸引了不少本社區的老人主動走出家門,前來報名學習,形成了一股“銀色學潮”。
楊容容說,疫情期間,中心還與“老年管家”APP合作,將“老年大學”的課程同步到線上。后期,老年大學的課程還將不斷拓展,通過組建師資庫,建立學籍管理等方式,逐步規范社區老年大學的運作與管理。(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江南)
責任編輯:鄭書方